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技术文章
产品展示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产品展示
土壤墒情监测站
点击
灌区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茶园种植土壤墒情监测站系统
固定式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站
管式土壤水分测量仪
土壤墒情信息采集与远程监测系统
一体化多深度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土壤温湿度自动记录仪
田间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气象墒情监测站
土壤墒情气象多参数监测系统
管式土壤墒情监测站
土壤管式剖面水分仪
土壤温湿度测定仪
土壤含水量测量仪
土壤水分观测仪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查看全部
相关文章
土壤含水率监测系统——一款故人具鸡黍的土壤水分温度监测系统2024万象环境
土壤墒情监测仪——一款让农民观察土地的土壤温湿度监测系统2024万象环境
关于农业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的功能,我们整理了四点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要多少钱#WX-GSSQ10
产品展示
首页
>
产品展示
>
土壤墒情监测站
>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 探针式土壤墒情监测站
探针式土壤墒情监测站
描述:探针式土壤墒情监测站,这一现代农业科技的瑰宝,以其精准、高效、智能的特点,日益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一部分。
更新时间:2024-04-03
产品型号:WX-GSSQ10
厂商性质:生产厂家
联系我们
留言询价
详情介绍
探针式土壤墒情监测站
详细产品介绍及技术参数
一、
探针式土壤墒情监测站
产品概述
WX-GSSQ10管式土壤墒情监测仪(具备省级CMA证书)是一款基于介电常数原理而研发的传感器,可以针对不同土层的水分、温度含量进行快速、准确、全面监测。该传感器监测层数支持定制,可测三层土壤温湿度,高可测十层土壤温湿度。
该产品可快速、全面了解土壤墒情信息,为抗旱救灾提供决策支持,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产品采用标准的Modbus-RTU485通信,远可通信2000米,支持二次开发。
产品适用于农业农村局、高校、科研院所、水利局、环保局、企事业单位。
二、产品特点
1、外壳采用PVC塑料管,内部发射近1G赫兹的高频探测波,可以穿透塑料管,有效感知土壤环境。
2、不受土壤中盐离子的影响,化肥、农药、灌溉等农业活动不会影响测量结果,数据精准。
3、传感器的电极没有直接与土壤接触,避免电力对土壤及土壤中的植物的干扰。
4、产品采用标准的Modbus-RTU485通信模式,远通信2000米。
5、支持10-30V宽电压充电。
6、一体式可同时监测十层土壤温湿度。
三、技术参数
1、工作温度:-40℃-80℃
2、土壤湿度:0~100%(±5%)
3、土壤温度:-15℃~35℃(±0.5℃)
4、测点间距:10cm
5、供电方式:10-30V宽直流供电
6、外壳:PVC塑料管
7、防护等级:地面以下部分IP68
8、输出信号:RS485(Modbus协议)
9、功耗:十层2W
四、设备安装说明
1、使用土钻在合适的位置打孔
1.1将土钻竖直于地面,双手紧握手柄顺时针下压慢速转动。(注意:不要太用力,务必慢速多转几圈,防止钻头跑偏至孔洞打歪)
1.2.将取土钻从孔洞中取出,放入桶中将土钻中的土收集到桶中用以下一步和泥浆。(注意:因为第一钻土因为杂质过多故不做收集)
1.3.反复持续上述打孔、取土,并在此过程中尝试性地将传感器轻放入孔洞中(请勿将设备用力触底),以测试孔洞的深度是否合适;若有卡顿,则使用土钻修正,保证传感器放入、取出都比较顺畅;直到孔深与传感器所标识的安装位置齐平,打孔完成
2.制作泥浆
2.1挑出土钻取出的土壤中的杂质,石子、草根、不容易溶解的土块等。将土壤搓细,以便和泥浆
2.2倒入适量水,充分搅拌至粘稠状;壤土泥浆一般不能稠于“芝麻酱"状;和泥浆完成
3.灌浆安装
3.1将泥浆缓慢倒入孔洞,大概到孔洞1/2的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减
3.2将传感器慢慢放入孔洞中,向一个方向慢慢转动并下压,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气泡不能被排出(注意:再转动下压的过程中不可以上拔传感器,防止气体再次吸入孔中)
3.3当传感器安装到正确的深度后,设备周围会溢出一些泥浆,灌浆完成; 此时传感器安装深度与洞口齐平(注意:将传感器周围3CM以外多余的泥浆清除,防止结块影响水分下渗)
留言框
产品:
您的单位: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常用邮箱:
省份:
请选择您所在的省份
安徽
北京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重庆
香港
澳门
中国台湾
国外
详细地址:
补充说明:
验证码:
请输入计算结果(填写阿拉伯数字),如:三加四=7
上一条:
WX-GSSQ10国产土壤墒情监测站
下一条:
WX-XQ4示范校园气象站
技术支持:
环保在线
sitemap.xml
管理登陆
©2024 版权所有:山东万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
手机
13276361891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