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荧光定量PCR仪标准化操作流程
一、实验前准备
1.设备预热:
开启
非洲猪瘟荧光定量pcr仪,选择预运行程序进行系统预热,建议预热时间≥30分钟。检查各温控模块性能,确保温度波动≤±0.5℃(95℃测试点)。
2.样本处理:
核酸提取:采用商品化核酸提取试剂盒,按说明书操作获取DNA模板。提取后的核酸需在2小时内完成检测,-20℃保存不得超过7日。
试剂准备:配制反应体系(20μL体系):
(1)2×荧光PCR反应液 10μL
(2)引物探针混合液 1μL
(3)酶混合物 0.5μL
(4)模板DNA 5μL(浓度50-100ng/μL)
(5)灭菌ddH₂O 3.5μL
配置好的反应体系于冰上保存备用,避免反复冻融。
二、实验操作规程
1.上机设置
选择ASFV专用检测程序:
(1)预变性:95℃ 30s
(2)循环扩增(40 cycles):
①变性:95℃ 5s
②退火/延伸:60℃ 30s
③荧光采集:FAM通道(探针检测)
2.样本装载
将配置好的反应管装入加热模块,确认:
(1)管盖密封完好
(2)试管无气泡残留
(3)样本编号与软件对应
设置阴性对照(N/C)、阳性对照(P/C)和标准品,建议每板设置3个N/C。
3.仪器运行:启动PCR程序,实时监控扩增曲线。正常状态下,阴性对照应无S型扩增,阳性对照CT值应在18-25之间。
三、结果分析与报告
1.数据分析
CT值判定标准:
(1)CT≤30且呈现典型S型曲线为阳性
(2)CT>35或无扩增曲线为阴性
(3)30<CT≤35需重复验证
FAM通道Ct值≤阈值(可参照试剂盒要求)判定为ASFV核酸阳性。
2.报告生成
报告内容应包含:
(1)样本编号及来源;
(2)CT值及扩增曲线图;
(3)阳性/阴性判定结果;
(4)检测及复核人员签名;
(5)检测日期及实验室信息;
3.废弃处理:实验结束后,生物危害废弃物需按规程处理,反应管置于专用废料桶中。

四、非洲猪瘟荧光定量pcr仪注意事项
1.操作全程必须穿戴防护服和手套;
2.每批次实验需同时设立阴、阳性对照;
3.仪器表面每日使用75%乙醇消毒;
4.建议每月使用标准物质进行仪器校准;
5.当检测结果异常时,必须进行复检确认。
本操作流程严格遵循GB/T 40947-2021《非洲猪瘟诊断技术》国家标准,规范化的操作可有效预防交叉污染,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实验室需建立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